2012 臺北詩歌節
講座進行方式是「遍地開花」,選擇臺北城中的特色店家,落實有品質的街區文化追求。還首度開發民生社區、啟明學校等,照顧到不同的藝文需求。同時,規劃不同障別藝術家同臺演出的開幕詩會、詩人與讀者近距離接觸的「愛麗詩的午茶約會」、女性與同志詩為主的「女書公休詩劇場」、透過詩與音樂呈現臺灣過往30年變遷軌跡的「爲你寫一首詩/歌」音樂會,都是針對今年主題的特殊設計。
除了形成臺北詩歌節傳統的「影像詩」徵選外,也從視障朋友對詩的需求出發,展開「聲音詩」的徵選活動,並將入選詩作透過城市巷弄店家特設的水管裝置,播放給行人過客實地體驗聆聽的感受。去年大獲好評的「詩的自動販賣機」更推出線上版,讓民眾在自家電腦或手機前便可參與自由書寫的冒險。
無障礙空間的普及率,是檢驗一座城市是否落實平等自由的標準,而心靈的無障礙觀念,則是文化活動與創作交流期望可以開闢的空間。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說:「如果文學作為一個計畫吸引了我,那是因為它擴大我對別的自我、別的範圍、別的夢想、別的文字、別的關注領域的同情。」這正是「詩,無障礙」的真諦。讓我們一起,由詩引領,伸出手,穿越那些泥磚與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