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臺北詩歌節
中東從古蘭聖訓到奧瑪珈音,從魯米到紀伯崙,實有豐富多元的文學傳統,而他們優秀的當代詩歌創作,亦鮮明地反映了文化厚度與切身現實,足讓我們以全新的眼光分享──擁有帝國遺產與歷史包袱的土耳其;文明交鋒、強權傾軋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土地;人口與臺灣相當的庫德族,被四分五裂且遭各國鎮壓,成為一次大戰以來最屈辱的無國之民;而伊拉克身處世界文明發祥的兩河流域,卻淪為二十一世紀首當其衝的戰火前線。此外,還有小國寡民卻獨尊文化的冰島,以及獨立不久的斯洛伐克,處處可以給我們借鑑。在世界的這些角落,詩人並未沉默無聲。
活動也包含10場溫羅汀玩詩行動、番紅花影展與國際座談會。藉由本屆詩歌節,作為族群問題的切身見證,和後殖民時代臺灣文學在世界文學的光譜上不可或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