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21屆臺北文化獎

第21屆臺北文化獎

  •   
  • 活動名稱 第21屆台北文化獎
  •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活動時間 107/08/01~107/08/31
  • 活動內容 臺北文化獎21年,本屆鍾喬、黃連煜、明華園戲劇團獲殊榮
     
    表彰齊柏林、吳清友貢獻 追頒台北文化獎紀念
     
     第二十一屆臺北文化獎頒獎典禮於12月14日(四)晚間在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行,今年文化獎的獎勵重點為:「致力文化藝術工作,具創新精神、跨域能力及國際行動力貢獻卓著者。」得主為差事劇團創立人鍾喬先生、資深音樂人黃連煜先生以及明華園戲劇團。鍾喬先生以文筆起家,進而將所思所感透過民眾劇場喚起社會、世界注目;黃連煜先生在找回音樂初衷後持續耕耘,用山歌之美感動無數聽眾;明華園戲劇團則成功革新,讓歌仔戲這個臺灣原生的劇種再現璀璨,更提昇歌仔戲的藝術層次,從臺北出發,登上世界舞臺,證明文化是與世界溝通的最佳橋樑。今年的三位得主不僅投注許多時間及心力在自己專業的領域上,也在國際文化交流上奮鬥,成果有目共睹。
     
     
     臺北文化獎自1997年迄今共有58位得主,每位得主都是不同文化領域的翹楚,本屆三位得獎者雖屬不同文化領域,卻都透過藝術或創作型塑臺北城市之美,讓臺北文化有不同的風貌與內涵,奠定臺北重要的文化發展。獲獎人從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手中接過以「槳」為設計雛型的獎座,象徵一槳在手,因文化豐盈生命的力度,更象徵得獎者在逆流中握槳擢升臺北文化的奉獻精神。柯市長感謝鍾喬先生、黃連煜先生以及明華園戲劇團,他們為臺北創造了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面貌,並期許本屆得獎者能繼續創作與傳承,共譜臺北城市的文化記憶。
     
     
     今年六七月,台灣痛失齊柏林及吳清友兩位令人敬佩的文化人,本屆文化獎委員會委員為感念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董事長讓書店成為文化平台及臺北驕傲的地標;齊柏林導演不畏挑戰、堅持以空拍形式記錄台灣環境變遷的熱情,喚醒大眾對這塊土地的重視,一致通過於典禮中特別紀念表彰他們兩位對臺北文化的貢獻。
     
     
    鍾喬先生-如影而行、一路向前,民眾劇場先行者
     
     鍾喬,身兼作家、詩人、戲劇編導及社區劇場輔導人等身分,戲劇研究所畢業之後,率先投入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歷經戒嚴解嚴時代,多年的筆耕經驗累積了厚實的思想底蘊,並透過社會運動及第三世界文學窺看底層生活。1989年,他在陳映真的推薦下參加「民眾戲劇:文化訓練者的訓練工作室」,習得如何藉由文學、劇場創作為底層民眾發聲等操作手法,更激發他潛在的使命感,決心開始耕耘戲劇。他結合「菲律賓教育劇場」與巴西的奧古斯都.波瓦「被壓迫者劇場」兩種模式,展開具體實踐。1990年起,鍾喬專職從事民眾劇場工作,並成立差事劇團。多年來亦發表相關文化觀察及論述,以劇場推動社區成人教育,著重論述及劇場編導双軌並行,成為臺灣、大陸、韓國、東南亞等地區推動「民眾劇場」的先行者。他認為創作就是要深入風格與內容核心,而劇場的社會實踐,則是將身體與意識還原給社區民眾。
     
     鍾喬在詩作、編導、劇場策劃、輔導與創作方面的卓越貢獻有目共睹,從「民眾戲劇」的文化行動到「回到里山」的身體行動劇場計畫,更具體呈現並實踐了其國際觀與藝術思維。目前,鍾喬先生持續以差事劇團推動社區成人教育的養成,秉持「讓劇場走入民眾」的理念,持續發揚民眾戲劇,並持續鼓勵、協助不同年齡、族群的朋友創立新的劇團,讓不同視野及年代的聲音能群聚壯大、迴響。
     
     
    黃連煜先生-客家文化傳唱舵手,生活灌溉開創一條山歌路
     
     黃連煜出身苗栗頭份,自小在各國歌曲耳濡目染下,奠定了音樂的一世羈絆。學校畢業後,黃連煜進入都會叢林裡拚搏,雖非科班出身,卻彷彿內建寫歌基因,因緣際會下,他先在錄音室擔任助理,進而被發掘音樂才華,並在毛遂自薦下,開啟了和陳昇合作的契機,「新寶島康樂隊」系列音樂因運而生。然而一夕成名背後強烈的空虛感讓他決心回歸原點,認真傾聽內心深處的渴望及聲音。沉澱後的黃連煜開過夜店及餐廳,在餐廳裡年輕人的歌聲中,找回自己對音樂的初衷及熱情,再次開始創作。
     
     回歸音樂創作的黃連煜接連推出《BANANA》、《Only Love》、《十二月古人》和《山歌一條路》等專輯,也開始嘗試戲劇歌曲創作,對語言及音韻的敏銳度讓他嫻熟各種語言的音韻創作並運用自如。他的風格難以捉摸,但在客家音樂創作上卻認真而堅持。身為客家人,黃連煜不忘本、更希望大力發揚客家文化,藉由音樂及廣播等媒介持續擴散,期許營造友善的環境,創作出影響世人的經典作品,並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山歌,認識流失的在地文化,進而從中了解其內涵,將客家文化完整保留下來。
     
     
    明華園戲劇團-戲數人生,邁向國際,以戲劇讓國際認識臺灣
     
     創立於1929年的明華園,原名「明華歌劇團」,創辦人陳明吉在「明華」二字後加上「園」字,期許劇團枝繁葉茂。這個藝術家族成員全數投入歌仔戲表演藝術的行列,擁有堅強的製作、演出團隊,以及特有的藝術風格,是臺灣表演藝術界的傳奇之一。
     
     明華園伴隨臺灣歌仔戲發展,也歷經歌仔戲的興衰浮沈,透過第二代掌門人陳勝福的帶動及凝聚,大膽成功地革新,讓曾經瀕臨沒落的夕陽產業,再現璀璨光芒。不但找回失去的觀眾,更提昇歌仔戲的藝術層次,充滿魔幻瑰麗的作品風格,除具深度意涵外,更蘊含傳統戲劇「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美感,融合多元藝術,以打造「東方音樂劇」為努力目標,跨越語言及文化的隔閡,大至布景小至字幕角度,都透過劇團成員及法國傳統戲劇家精心設計,不僅成功將觀眾帶入劇情,也將臺灣的傳統戲劇發揚至海外,讓臺灣原創的歌仔戲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目前,已將演出帶到歐洲的英、法、德、荷、奧、羅馬尼亞,美、加、日本、東南亞、中國,甚至非洲等地。
     
     秉持著「二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陳勝福將歌仔戲帶出另一番天地,更期許獲獎後的明華園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領傳統戲劇回歸百家爭鳴的盛況。
     
     
    齊柏林先生(1964.12.27-2017.6.10) -不畏艱難,以實境拍攝帶領國際看見臺灣
     
     齊柏林為臺灣空拍攝導演、攝影師、環境保護運動者,有「一代空拍大師」美譽。齊柏林以商業拍攝房地產廣告起家,後因工作需求接觸空拍技術,興起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真實面目的念頭,歷經各種波折及挑戰完成《看見台灣》電影,喚起世界對臺灣之美的驚嘆。其亦從不同的角度看見台灣,並向大眾提倡環境保護,發揮鉅大影響力。齊柏林關心亞洲的環保議題外,也參考國外案例,親自走訪許多國家拍攝彌足珍貴的畫面,更創立臺灣阿布電影公司,製作多部以空拍為主題的影像作品,讓世界看見臺灣。
     
     
    吳清友先生(1950.10-2017.7.18) -尊重走進書店裡的每一個人,以人為本的理念創業家
     
     吳清友於1989年創立第一家誠品敦南店,在許多人心目中,誠品不只是書店,更代表著豐厚的人文氣息的美學空間,啟發了所有人對於「書店」的想像,屢獲國際肯定。2004年,誠品獲亞洲版《時代》(TIME)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1999年開始24小時營運,豐富臺北夜間的城市人文風景,獲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之一;2006年,誠品信義店成為一座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2013年誠品松菸店開幕,讓臺北都心最珍貴的綠地生態和歷史古蹟結合,也首度跨足表演廳、電影院與旅館。「場所自有精神」是誠品相信的理念。吳清友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這四點當作企業理念,尊重走進書店裡的每一個人,帶領誠品團隊開創屬於自己的品牌定位,邁步世界舞台成為台灣的驕傲。
  •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