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原訂於6月24日至7月10日舉行。因5月中後本土爆發疫情,影展延期至9月24日至10月9日舉辦。放映場地取消中山堂,改為與京站威秀合作,選定該戲院6廳作為最大影廳;由於無法以中山堂為首映影片放映場地,媒體活動、影人出席規劃皆作不同安排。開、閉幕片則以 TITAN 廳作為首映場地,並另外以晶華飯店作為開、閉幕片記者會舉辦場地。
一、時間、地點及參與概況
(一)第23屆台北電影節舉辦期間:110年9月23日(四)至10月9日(六)
(二)映演地點:
1.信義威秀影城 110年9月23日至10月7日
2.光點華山電影館 110年9月23日至10月7日四
3.京站威秀影城 110年9月30日至10月7日
二、節目規劃
⚫ 開、閉幕
開幕片為九把刀第三部作品《月老》、閉幕片則為許富翔首部長片《詭扯》。兩部作品皆為台灣、韓國跨國大成本年度商業類型代表作品,卡司整齊、製作規格高。《月老》集結九把刀班底演員柯震東、當紅演員王淨、宋芸樺,改編自己的小說作品;《詭扯》則為改編韓國IP《時失兩公里》的電影。兩部作品屬於韓國「泛亞太內容基金」投資之大作,並由近年頻繁挹注資金、黃立成經營公司「麻吉砥加」主力製作的電影,顯示了台灣電影產業製作層面的趨勢。
⚫ 特別放映
本單元選映兩部劇情長片以及兩部劇集。 《詭祭》為長期在台發展的荷蘭籍導演王洪飛的新片,拍出台灣本土的魔幻風貌,嘗試本土製作少見的吸血鬼奇幻類型。《17歲的天空》則為修復作品,在特別放映單元呈現,以強調其在台灣電影史上,作為同志喜劇的特殊性與代表性。影集《四樓的天堂》搶先放映1、2集,《茶金》則重剪一特別版本。《四樓的天堂》為陳芯宜導演首次執導的影集,也為香港演員黃秋生首次參與之台灣製作。《茶金》則為林君陽最新影集作品,為題材特殊的時代劇。兩部同為下半年備受矚目之台灣影集。
⚫ 卓越貢獻獎
延續在單元觀摩中策劃卓越貢獻獎得主相關放映的安排,經過與得主黃建業討論後,特別選映紀錄片《昂希朗格瓦:電光魅影》,以扣合黃建業的人生經歷,並於放映後舉辦講座,讓影迷能了解得主的所思所想。
⚫ 未來之光
在競賽之外,強調新銳導演作品的單元。本單元除了節目部成員討論之外,也參酌國際新導演競賽選片小組成員之建議。包含世界各國、跨類型以及多元主題的作品,共選映13部。
⚫ 亞州稜鏡
緊扣台北電影節對亞州電影的關注,除此之外,更因應隊年度電影製作無論是題材方面或創作者特質上的觀察,另規劃「亞州稜鏡:邊境、近境」單元,回應作品中共有之跨國移動或創作者本身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之特性。主單元選映4部作品,包括之後公布入圍金馬多項大獎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子單元則選映5部作品,來自5個國家,更有難能所見的寮國電影。
⚫ 明日‧ 台灣
選映1 部紀錄中長片( mid length )並且以兩個子單元選映共7部台灣 新銳導演短片作品。紀錄片《越界》為高雄電影節策展人的作品,關注金門的環境 、政治認同。短片則各有主軸與特色,包含紀錄片作品。在題材上,有回應疫情、成長等主題,導演背景亦有在學學生之畢業製作,或廣告界導演跨足電影創作的作品。
⚫ 當代精選
雅俗共賞的年度精選。本次選映13部電影,前作曾於台北電影節放映的導演新片也在列。為巡迴世界各大影展的電影集結之單元。
⚫ 幻界奇航
年單元名稱為「怪奇物語」,為強調其特殊性,經討論後改名為符強調其特殊性,經討論後改名為符合其關注特殊故事、合其關注特殊故事、類型小品之名稱「幻界奇航」,屬於較精緻的小單元。選映的55部作品中除了有奇幻類型之外,亦有後受到亞洲電影大獎多項提名的哈薩克電影《我倆還有明天》等值得一看之作。
⚫ 異境真實
蒐羅跨越傳統紀實或純虛構的作品。共放映跨越傳統紀實或純虛構的作品55部。
⚫ 作者視角
除了以大師新片為主題之外,更特別放映了蔡明亮導演的短片《月亮樹》,並且舉辦映後座談。除此之外,濱口竜介新片《偶然與想像》也在影人無法來台的限制下,以錄製影片的方式和觀眾互動。
⚫ 焦點影人:凱里‧阿努茲
阿努茲身上流有中東血統。父母離異之後,阿努茲自55歲隨著母親回到故鄉,生長於一個充滿女性的大家庭,阿努茲於1991年首次拿起攝影機,拍攝一部實驗混合紀錄,關於自己奶奶的短片。在展開自編自導的創作生涯前,阿努茲曾在紐約住過一段時日,擔任陶德.海恩斯的助理導演,也曾與華特.薩勒斯共同執曾在紐約住過一段時日,共同執筆編寫電影劇本。
⚫焦點影人:哈都 裘德
羅馬尼亞當代代表性導演哈都裘德年初甫以新片《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奪得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在焦點影人單元中,除了各有代表性的長片(包括劇情、紀錄片)之外,更特別放映皆為首次在台放映的短片共 5 部。雖導演無法來台,但也以廳內視訊方式,遠端執行大師講座。
⚫ 經典重現
經典影片修復版本放映。除此之外,因應韓國演員尹汝貞勇奪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特別放映她的出道作品《火女》。另外邀請難得一見的非洲電影大師的短片修復版《平民大富翁》、《販售太陽的女孩》。
⚫XR 全浸界
今年選映的XR作品中,可以看見人們的情感、幻想或慾望在虛擬空間中──被具像化。諸如拼貼性的家族記憶、多元文化影響下身份認同的建立、群體傷痛等等。如何共感他人的生命經驗,在虛擬實境的「後空間」中有了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