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電影節首屆於1998年舉辦,其前身為始於1988年的「中時晚報電影獎」,該獎項自1994年起更名為「台北電影獎」,當年分為商業映演類及非商業映演類提名並給獎,彰顯獨立、非主流的精神挖掘多元的影像作品。自1998年起,臺北市政府加入主辦行列,於台北電影獎增設「百萬首獎」,並在台北電影獎之外舉辦國際電影觀摩,為台灣第一個城市主辦的影展。台北電影節自2007年成為隸屬於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的常設單位。每年於夏季舉辦,在競賽及觀摩影展外,並常舉辦電影相關活動,增加市民參與。
-
- 活動名稱 2019第21屆台北電影節
-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活動時間 108/06/27~108/07/13
- 網站連結 台北電影節
- 活動內容 指導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合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局、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電影節
以「堅守台灣電影主場」、「引介國際電影新潮」為目標的台北電影節,在台灣眾多影展中發展出鮮明特色,成為新銳導演和國片曝光造勢的最佳平台。
走過20,邁向21,台北電影節在影展節目的規劃上,大幅增加影人、觀眾和產業之間的相關座談,強化與深化影展服務觀眾與影人的功能;在競賽規畫上,台北電影獎打破了往年只入選四大類影片的傳統,增加了個人獎項的入圍名單,希望可以在分工愈趨細緻專業、全球化競爭愈趨激烈的環境中,鼓勵更多幕前幕後的工作人員。透過這樣的改變與連結,台北電影節期許成為凝聚台灣電影人向心力的所在,更期許可以成為觀眾一探電影奧秘的活力平台。
本年度精選近147部精采電影與VR作品放映,超過60場系列講座與映後座談,邀請大家穿梭電影產業的幕前幕後,累積廣泛而不平凡的視角!
◎ 開閉幕片
開幕片由趙德胤導演入圍今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灼人秘密》擔綱,這也是本片的亞洲首映。有別於過往將鏡頭對準成長的家鄉緬甸,《灼人秘密》不但是導演首次在台灣取景,更大膽嘗試驚悚類型,長期與趙德胤合作的吳可熙飾演懷抱明星夢的女子,在終於獲得主演機會之後,一連串的遭遇卻讓她逐漸被逼向瘋狂邊緣。本片卡司堅強,除了在《我的少女時代》大放異彩的宋芸樺和《總舖師》一鳴驚人的夏于喬,兩人在片中宛如雙生魅影,展現出不同以往的精采演技外,施名帥、湯志偉、李李仁、謝盈萱、黃尚禾、鄭人碩等眾多實力派演員也參與本片演出,堪稱台灣電影年度強棒。
閉幕片《地久天長》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王小帥的最新力作,延續導演一貫堅持的先鋒式創作和人文關懷,這次以跨度長達三十年的敘事,描寫兩家人從八零年代起至今的一連串遭遇,人與人之間的友情、親情和愛情,在歷經社會變遷、經濟起飛、政策改革而不斷變化。片中飾演夫妻的王景春和詠梅,其動人至深的演出,不但在首映後口碑不斷,也讓他們攜手拿下今年柏林影展最佳男女演員的殊榮。
◎ 未來之光
「未來之光」單元支持新銳創作與國際影展曝光獲獎的潛力作品,囊括新導演對不同議題的關注,影片裡充滿多樣性的敘事及具突破性的影像美學。觀眾不但能親眼見證創作者的成長,片中對於題材和形式的探究也將打開我們對電影的想像。
◎ 明日・台灣
作為一個國際影展,同時更是屬於台灣電影人的影展,除了以台北電影獎的競賽方式鼓勵在地電影創作,亦藉由「明日・台灣」持續展現台北電影節對台灣電影的關注。在競賽之外另闢空間,以策展觀點呈現當年度台灣電影動態。子單元「驚悚劇場」由七位台灣導演與眾多台灣實力派演員聯合演出,透過七部混合類型的短片,窺探人在困境中的恐懼與軟弱。八部風格特異的短片集結的「台灣短SHOW」,展現台灣新生代創作者的生猛創意。
◎ 作者視角
網羅參展坎城、柏林、威尼斯等世界重要影展的精彩佳片,看遍重量級大師名導的最新作品,如西班牙名導阿莫多瓦五月才在坎城影展首映,更勇奪影帝獎座的《痛苦與榮耀》;曾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英國導演麥克李最新作品《彼得盧:人民之聲》;以及享譽國際的菲律賓名導曼多薩直指社會現況的《私法追緝》,本屆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的電影《出走巴黎》等。
◎ 亞洲稜鏡
作為號召、串連亞洲區塊的文化交流角色,台北電影節除了系統性的策畫專題介紹影人,也引進話題新片,讓影迷掌握脈絡也看見脈動。日韓電影工業的多元產業面貌,從僅六名工作人員便拍攝完成的獨立製片,到電影公司企劃製作的商業作品。而印度導演對傳統社會的反思與批判,展現電影的文化蘊含,更折射出多元而立體的亞洲面相。
子單元「中國80後世代」則集結中國年輕獨立電影工作者的影像作品,不願放下電影夢也不願向現實妥協的他們,靠著富含魔力的藝術電影,表達高速變化的中國現實,也思索個體之於時代的存在意義。他們向眾人證明,即使不迎合商業價值的獨立映像,依然可以從作品為本,藉由美學傳達,發揚出其最閃耀的光輝。
◎ 當代精選
嚴選世界影展的亮點作品,呈現情感豐沛、五味雜陳的人生顯影。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評審團特別獎《政變麥來亂》融合政治嘲諷、暴力與冷調幽默;《首席指揮家》描述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第一位女性指揮家的勵志故事;法國女星伊莎貝雨蓓主演的《上流教慾》再現1970年代末期的波西米亞式生活;《以她的名字呼喚我》則是以老年同志作為主角的同志電影;《真愛邊緣人》是伊朗電影中難得一見的黑色愛情喜劇;《為琴癡狂》織就優美琴音與驚悚懸疑,將一位母親望子成龍到走火入魔的瘋狂執著刻劃入裡。
◎ 怪奇物語
瘋狂與真實僅有一線之隔,本單元透過藉由風格獨特的影像創作、類型化的敘事手法,拓展觀眾的視野與想像力。改編自諾貝爾文學巨匠艾芙烈.葉利尼克小說的《搖搖晃晃的陰間》、恐怖故事與真實電影混合跨界的《星魔》、仿效好萊塢黃金年代經典配樂與鏡頭語言的《追殺導演》,以16mm 黑白底片拍攝,仿效默片手法的《餌》,以動畫和濃厚的寓言風格搭配挑釁意味的「輪迴」敘事結構《逃出絕命夢》,讓觀眾在虛構中看見無比殘酷的現實。
◎ 異境真實
紀錄片往往被框架於一種既定的印象,然而一旦灌入創作風格、鏡頭與場面調度,甚至人工還原現場,這個在想像中屬於蹲點的、議題主導的、講求絕對真實的形式,便逐漸與其他類型交融,化為難以明確定義的作品。「異境真實」選映非典型的紀錄片,這些影片遊走於類型的邊緣,帶領我們的想像力多走一點。
◎ 焦點影人:利.查泰米提古(Lee CHATAMETIKOOL)
利.查泰米提古剪接作品超過三十部,合作導演來自各國,同時也致力培育新導演,其作品橫跨商業及藝術等片型,舉凡《愛在暹羅》、《鬼影》等片都寫下票房佳績;他長期與泰國名導阿比查邦合作,並以《戀愛症候群》拿下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剪輯,被譽為當代國際備受矚目的剪接師之一。查泰米提古的才華不僅限於剪接,除了以自編自導的《愛情多年後回來》入選2014年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查泰米提古更擔任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電影後期製作統籌,堪稱全方位的斜槓電影人。本屆台北電影節精選七部查泰米提古操刀剪接、在世界重要影展參展甚至得獎的代表作,台灣觀眾可將大師作品一網打盡。
◎ 焦點影人:嘎林.努戈羅和(Garin NUGROHO)
嘎林.努戈羅和出生於印尼日惹,曾任職於雅加達藝術學院多年,擔任影視科系老師,其作品關注爪哇文化、印尼的殖民歷史、政治等面向,但同時兼具美學形式,是當代國際影壇最重要的印尼導演之一,其創作亦跨足戲劇。本次影展將介紹他去年於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首映的最新作品《我身記憶》在內的五部代表作,導演並將來台舉辦大師講堂,觀眾可藉由本次專題放映親炙印尼名導的影像魅力。
◎ 特別回顧:安妮華達與她的風景
1928年出生的安妮華達,不光是法國近代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女性創作者,更是法國新浪潮電影中的女性導演代表,導演生涯超過60年的她被譽為「法國新浪潮教母」。台北電影節除了放映今年才在柏林首映的遺作在內,近年鮮少在台灣大銀幕放映的作品共七部外,也將舉辦專題講座,帶領觀眾回顧新浪潮教母的創作軌跡。
◎ 經典重現
六部修復作品重返美學經典、震撼視覺、愉快饗宴以及跨時代革新成就。包括侯孝賢導演獲首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和藝術指導兩項大獎的《海上花》,以及曾遭台灣禁演近20年,由兩大奧斯卡影帝達斯汀霍夫曼和強沃特合作的《午夜牛郎》、冰島傳奇歌后碧玉首度大銀幕主演電影《女巫戀人》、上映當時和《索多瑪120天》並列「最驚世駭俗」的《狂愛》、日本巨匠溝口健二生前最後導演作品《赤線地帶》和以詩意和藝術性聞名的蘇聯導演謝爾蓋.帕拉贊諾夫的代表作《石榴的顏色》等片,都將以最新4K修復的版本在台北電影節首映。
◎ VR全浸界
2018年台北電影節首次引進影像與科技的新發展:虛擬實境(VR)放映,從去年以360全景作品為主,今年邁開大步,邀請多部互動式的作品。《星球》三部曲(SPHERES)完全設定在外太空,《彩虹鳥傳奇》(Crow: The Legend)則有穿梭於星球間的歷程。黑暗無垠的宇宙無法實拍,反而正適合CG 動畫的揮灑空間。《噩夢專線》是一部倚靠聲音敘事的犯罪驚悚作品,由報案中心警察與報案者共同解決危機來推展敘事。漫畫改編的《婚戒物語》無視於VR 開展的360度空間,反其道而行的保持原本漫畫的畫框, 透過3D 的場景讓觀眾可以「探頭」進畫框內,看到原本漫畫中無法看到的畫外世界。
【競賽】
◎ 國際新導演競賽
「國際新導演競賽」是台灣唯一針對新銳導演的長片國際競賽,今年共有610部影片角逐,再創歷屆新高,入選的12部作品橫跨台灣、日本、韓國、泰國、美國、墨西哥、德國、法國、丹麥、荷蘭、羅馬尼亞、委內瑞拉等15國共同出品,8部作品由女性導演執導。更有3部作品將在台北電影節世界首映、2部亞洲首映。其中謝沛如導演的《大餓》(Heavy Craving)與施立導演的《野雀之詩》(Wild Sparrow)兩部作品將與其他10部影片競逐獎金新台幣60萬元的「最佳影片」與獎金新台幣30萬元的「評審團特別獎」。
◎ 台北電影獎
國內電影競賽獎金最高的台北電影獎,是台灣影壇最受矚目的競賽,作為台灣電影的主場,台北電影獎每年邀請海內外專業電影工作者擔任評審,以「百萬首獎」號召,鼓勵台灣優秀電影創作者參與,藉著影展和競賽提升作品的國際能見度,近年更吸引許多海外影迷來台,將年度傑出台灣電影一網打盡。今年台北電影獎仍延續過往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及動畫片四大類型,共計有359件作品報名,為實質的鼓勵工作人員,也在5月17日公布的入圍名單中公布所有個人獎項的入圍名單,至於獎落誰家,則在7月13日在中山堂舉辦的頒獎典禮上見分曉。所有入圍的作品,都將在今年台北電影節期間放映,入圍者也將出席放映後座談,與觀眾進行交流,不管是想爭睹導演或演員丰采的影迷們,務必把握難得機會。 -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