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北市文化局、臺北縣文化局及大大樹音樂圖像共同主辦的流浪之歌音樂節,今年邁入第七屆,以「城市邊界」為主題,邀請國內外五組樂人團體來台演出,主舞台將於十月三日至五日在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呈現。十月三日為開幕演出,以聲音、影像裝置與詩歌吟唱,傳達對甫於八月逝世,偉大的巴勒斯坦詩人達維希(Mahmoud Darwich, 1941-2008)之敬意。
2008流浪之歌音樂節延續過去對「遷徙」的探索,以「城市邊界.City Borders」為主題,為國內觀眾引介那些在屈身於邊緣、交錯、雜生、或備受壓抑的多元文化。大量的都市移民所注入的勞動力、生活方式與音樂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掙扎與發展,新社群再凝結的文化內容,衍生出異於原生文化的意涵與形式。
音樂節活動開始將近一週,「音樂影像館」、「旅者說故事」在薔蜜颱風中順利舉辦,9/28移至大大樹工作室,仍有不少觀眾前往,講者與觀眾互動熱烈。而音樂節最受矚目的「主舞台」演出,由於近年天候益加難以預測,今年首度移師擁有歷史生命的中山堂,從明天(10/3)開始到10/5,為期三天。今年邀請五組樂人/團體,有分別來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音樂共鳴的高度超越政治和身分上對立的雙人組合薩米爾‧馬霍(Sameer Makhoul)及伊塔瑪拉‧多力(Itamar Doari);來自越南,現定居巴黎,幅跨越南、法國兩端文化的跨界歌者香清(Huong Thanh);近年往來日本東京、沖繩與台灣,不斷與各領域音樂家相遇合作,展現高超即興吉他彈奏能力的大竹研(Ken Ohtake);以及被譽為擁有台灣最深沉聲音,唱出最堅定的城市邊緣情感的原住民歌手巴奈。
10/5晚上最後一場「從邊界到邊界」則延續每年特別企劃節目的傳統,邀集所有音樂節演出樂人合作演出,在這場演出中,觀眾將眼見不同的文化傳統以音樂即興對話,相互堆疊、融合、甚至衝突,無法預測。唯一確定的是,這場精采可期的音樂會無法重製再生,錯過絕對遺憾。
開幕演出:橄欖樹之葉 向巴勒斯坦詩人達維希致敬
「城市邊界」這個主題是從以巴邊界開始發想,原希望邀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當代阿拉伯詩人達維希,來台參與音樂節開幕式,惜達維希八月逝世,只好以其第一部詩集「橄欖樹之葉」為題,將開幕式改為「向達維希致敬」。
開幕演出將由影像創作者蔡宛璇、聲音裝置藝術家Yannick Dauby、美術設計工作者羅文岑,共同創作一個視覺與聽覺高度互動的空間,而在這個空間中,詩人鍾永豐、羅思容以及音樂家薩米爾‧馬霍、香清,將分別以不同的語言,或吟或唱達維希動人無比的美麗詩句。這些藝術家用不同媒介首度以歌詩相聚,無形之中也訴說了流浪之歌音樂節最重要的意義。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更多音樂節資訊請電洽:02-2341-3491,或上大大樹音樂圖像網站www.treesmus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