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7屆 臺北數位藝術節

  1. 活動名稱第7屆臺北數位藝術節
  2.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
  3. 活動時間101/11/16~101/11/25
  4. 網站連結臺北數位藝術節
  5. 活動內容2012第七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第二自然 
     
     「2012第七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活動主題為「第二自然」 (Artificial Nature),活動時間為2012年11月16日至11月25日,內容包含五大主軸: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臺北數位藝術獎、數位藝術表演、數位藝術平台及教育推廣。活動場地為松山文化創意園區、水源劇場。今年展出超過127件,159位國內外藝術家,其中國外藝術家計有86位,活動場次20場,參觀人次為72,534人次。今年策展主題「第二自然Artificial Nature」,提出人們應將數位媒體所創造的自然視為生活世界的一環,或真實世界的延伸,並跳脫自然與非自然的二元對立,透過本次國際性的邀請作品與國內優秀的數位藝術家們一同對「自然與人工」以及「環境與生態」進行思考。
      
     臺北數位藝術節已邁入第七個年頭,展覽的策劃及內容皆呈現不同以往的規模與企圖。今年新增「西班牙錄像藝術專題展」、「視聽哲學-電玩藝術展」以及「展示科技應用區-Windows 8狂想世界」。在多元面向的呈現下,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更宏觀、國際化的角度深刻地立足於台灣數位科技藝術推廣的脈絡上。
      
     每年備受注目的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區共計有五組藝術家進駐展出,以水浪、年輪、鳥、蒼蠅等大自然中的生物個體,以富有機性的方式展出,打破一般民眾對於數位科技藝術冰冷的刻板印象,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的命題-「第二自然」,讓觀眾重新思索對藝術、科技與自然三者之間的關係。德籍藝術家巴索羅瑪斯.塔貝克(BartholomäusTraubeck)的作品《年歲Years》,看似一台撥放著鋼琴樂曲的普通電唱機,走近才發現唱片是一片樹木切片,藝術家以自然世界裡的年輪取代人工製造的留聲唱碟,利用數位技術收集分析年輪的深淺疏密,轉化成跳躍的音符自我發聲,讓每根樹木成為獨一無二的音樂家。
       
     數位藝術表演也在藝術節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今年第三屆數位藝術表演首獎作品-《黃翊與庫卡》,繼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獎的《交響樂計畫-機械提琴》後,黃翊再度與機器共舞,透過舞蹈在科技導向的機器人身上注入人性的溫度。這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為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及產業等帶來跨界創意呈現,為藝術帶來新的可能與精彩的演譯。

 

  1.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