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1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第六屆漢字文化節「新春開筆.漢字潮文化根」活動,並發「推動『漢字』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網路連署」活動,計有1萬2,509人參與連署,促使正體漢字文化漸成為臺北的新文化表徵。 2010/01/28
辦理第二階段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興建計畫國際競圖評選,並於評選完成後召開記者會,優勝建築師團隊為美國RUR建築團隊搭配臺灣宗邁建築師事務所。 2010/01/30
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公共藝術展「Urban Show Case都市藝術方塊」啟用,第一檔展覽為「Transformer之城市記憶體」。本項設置於11月23日獲「2010都市空間改造方案—都市彩妝徵選活動」-「公共開放空間類」金獎肯定。 2010/02/03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經總統公布,其中多項條文採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建議制訂,如藝文體驗券、文創專責基金、文創研究院、育藝深遠美學教育、將創意美學列為採購評選項目、創意群聚等條款。 2010/02/04
「臺北文化藝術設施籌備處設置要點」公佈施行。 2010/02/23
辦理「2010虎年燈節公共藝術設置案」記者會,2月28日舉辦元宵節晚會,公共藝術展演期間為2月26日至3月7日為期10天。 2010/02/25
舉辦99年度「文化就在巷子裡」起跑記者會,至11月20日,共舉辦117場,計有近5萬人次參與這場文化饗宴。 2010/02/26
辦理「2010虎年燈節公共藝術設置案」,公共藝術展演期間至3月7日止,為期10天。 2010/02/26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一連三天舉辦「2010傾聽與新生—二二八紀念音樂會及追悼會系列活動」,參加人數約為2,350人次。 2010/02/27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辦理「陳澄波與蒲添生紀念特展」,至3月30日止,參觀人次為4,237人。 2010/02/28
大稻埕戲苑舉辦「劇場淨臺祈福儀式」,正式展開試營運。試營運期間,安排一系列傳統戲曲演出,包括歌仔戲、掌中戲、南管、北管、說唱藝術、崑曲、黃梅戲、客家戲、京劇等,期奠下具特色之傳統藝術文化重鎮地位。 2010/03/01
99年度藝文補助申請案第2期受理完畢,總計複審421件,補助260件,補助金額計新臺幣2,199萬3,000元。 2010/03/07
台北當代藝術館執行策劃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至捷運站公共藝術設置案」正式揭幕,將捷運中山站旁的線形公園改造為藝術處處的「中山藝術公園」。 2010/03/13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成果展於西門紅樓十字樓開展,展期至5月9日,總計參觀人數約為1萬5,000人次。 2010/03/16
公告「閻錫山墓」為臺北市第149處古蹟。 2010/03/18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辦理「福虎生豐‧開工大吉」特展,介紹艋舺老行業、傳統工藝與臺北知名品牌老店,從艋舺發跡的傳統行業中看見台北發展的軌跡,活動中並策劃「時髦老電影展」,放映5部民國50年代有艋舺場景的珍貴老電影,展期至4月18日止,計有13萬5,000人次參觀。 2010/03/20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首獎團隊與流行音樂產業座談會,約有50位專業人士參與討論。 2010/03/21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得獎作品展、開幕茶會及首獎作品座談。 2010/03/21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第12屆臺北文學獎」頒獎典禮,得獎者共有46位。 2010/03/29
「2010年臺北文化護照」正式開跑!今年的「臺北文化護照」為期9個月,總計辦理108場活動,串連地方文化空間、文化環境、地區生活型態、傳統價值、事件活動、文化產業等,讓市民體驗創新的城市生活;參與人數為1萬1,592人次。 2010/03/29
公告「剝皮寮歷史建築群」為臺北市第148處歷史建築。 2010/03/30
臺北市電影委員會辦理「製片優惠卡」啟用記者會,臺北市郝龍斌市長宣布臺北市影視拍攝最新優惠措施,製片業者在臺北市使用此卡可享食、衣、住、行等各類優惠,降低製片成本。 2010/04/01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辦理「二二八歷史與人權特展(戶外展)」,至12月31日止,參觀人數約為1萬1,000人次。 2010/04/0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於捷運中山地下書街成立「當代文創聚落」,文創商店街正式開市。 2010/04/09
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策劃展覽「超潮攝影家大衛.拉夏培爾亞洲巡迴首展」開幕,至5月30日止,總參觀人數為8萬2,188人次,為當代館開館以來參觀人次最高的單檔展覽。 2010/04/10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西門紅樓辦理「99年度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頒獎典禮」,頒贈表演藝術類:陳錫煌(布袋戲)、陳剩(歌仔戲)、許王(布袋戲)、小西園掌中劇團、鍾任壁(布袋戲)、吳兆南(說唱);工藝美術類:廖德良(印鈕)、洪來旺(獅頭製作)。 2010/04/10
臺北市立美術館與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共同合辦「此景此情─大陸油畫名家寫生展」活動,邀請戴士和等10位大陸油畫家,遴選56件作品展出,以及10件藝術家來臺有限的時間內當地取材的寫生作品。 2010/04/17
撫臺街洋樓與臺北市文化局合辦「台北的老上海特展」,展期至7月18日,總計參觀人數約為5,600人次。 2010/04/17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中興國小舊址(今萬華區運動中心)辦理「樹保99森活不碳氣」植樹活動。 2010/04/28
紀州庵新館首展「穿越林間聽海音-林海音文學展」開展,邀請余光中、王文興、林良等曾居於臺北城南的文人作家,舉辦人文講座活動,展期至11月28日,總計辦理11場文學影片、5場城南文學導覽、8場文學對談及演講;吸引6所中小學師生領團參觀,計4,172人次參訪。 2010/04/29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辦理「臺北市古蹟歷史建築防災教育研習暨演練」活動,進行研習講座及現地演練示範。 2010/05/09
辦理水源市場外牆公共藝術案「水源之心」落成典禮,在以色列籍國際知名「機動藝術家」亞柯夫.亞剛創作設計下,水源市場成為公館新地標,本案並於11月23日榮獲「2010都市空間改造方案—都市彩妝徵選活動」-「建築物立面改善類」銀獎。 2010/05/22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2010莊普地下藝術展」,展期至8月8日,計有13萬013人次參觀。 2010/05/29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99年度第一期臺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活動,計有317組個人或團體報名申請。共有77組通過取得證照。 2010/05/29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幻羽舞影-時尚頑童高堤耶與編舞家蕭畢諾舞台服裝展」,展覽時間至8月15日,總計參觀人數為9萬7,769人次。 2010/05/31
市定古蹟「李國鼎故居」正式對外開放,民眾能夠更近距離了解被譽為「臺灣經濟推手」的李國鼎先生勤政簡居的事蹟與風範。 2010/06/03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赴滬舉辦「臺北文化週」,其中「台灣行旅: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品特展」率先於上海美術館開幕,計有50件臺灣畫家所描繪的臺灣各地風光作品展出,活動至6月28日止;參與人數約為2萬3,000人次。 2010/06/05
西門紅樓與中華電信基金會共同辦理「點.台灣正紅」記者會,連續13周於紅樓北廣場舉辦「點市集」,展售臺灣在地產業,並於十字樓設置創意主題館,作為地方產品銷售點。 2010/06/05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形、音、異—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聲音裝置展」,展期至8月15日止,總參觀人數為15萬9,919人次。 2010/06/12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辦理「工運.歌聲.反殖民—盧丙丁與林氏好伉儷紀念特展」,重現一個時代捍衛人權的精神,至7月25日止,參觀人次為670人。 2010/06/12
「臺北文化週暨推介2010臺北花博會戶外展」於上海南京路世紀廣場開展,15日舉辦開幕記者會,總計吸引超過10萬人次觀展。 2010/06/16
「臺北文化週—臺北印象.文化饗宴」在上海世博園區城市廣場舉行,由臺北館親善大使王力宏、知名原住民歌手胡德夫、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及優人神鼓輪番演出,共計約有5萬人次參與。晚間明華園戲劇團「超炫白蛇傳」於上海虹口足球場戶外演出,吸引超過1萬2,000人次觀賞。 2010/06/17
「臺北文化週—臺北上海雙城文創博覽會」於上海世貿商城開幕,共有145家廠商及單位參展、332個攤位數,活動至20日止,共計吸引約4萬2,000人次參觀,臺北展區媒合之經濟規模高達2.72億新臺幣。 臺北市立國樂團「心聆臺北‧樂動世博」音樂會晚間於上海音樂廳舉行。 2010/06/18
「臺北文化週—文化論壇」於上海圖書館舉行,邀請兩岸專家學者對談,上、下午兩場論壇計300人次參與。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10上海世博音樂會」晚間於上海音樂廳舉行;優人神鼓「聽海之心」一連兩天於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演出。 2010/06/19
「臺北文化週」系列活動之一的國光劇團「金鎖記」一連兩天於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10/06/19
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大同區永樂廣場辦理99年鼓樂喧天匯演,邀請九天民俗技藝團、十鼓樂團台北團等9個優秀鼓藝團隊餐與演出,參與民眾約1,200人。 2010/06/19
臺北市政府文化於與跨界文教基金會合辦「社區劇場成果發表會」,於台北電影主題公園舉辦。 2010/06/25
「臺北文化週」系列活動之當代傳奇劇場「慾望城國」一連兩天於上海大劇院演出;屏風表演班「三人行不行I」於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一連演出3天。 2010/06/25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2010第十二屆臺北電影節」開幕晚會,並播放開幕片「精銳部隊」、「第四張畫」,活動至7月15日止,觀影人次總計為4萬8,447人次;活動參與人次為98萬5,090人次。 2010/06/25
公告「迪化街1段192號店屋」為臺北市第149處歷史建築。 2010/06/26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典藏展」,展出53件油畫與3件雕塑作品,展期至9月26日止,總計有20萬7,177人次觀賞。 2010/06/30
99年度藝文補助申請案第3期受理完畢,總計複審415件,補助252件,補助金額計新臺幣2,170萬1,600元。99年度藝文補助申請案總計3期受理申請案共1,272件,獲得補助781件,補助金額達新臺幣6,764萬4,600元,補助比率達61%。 2010/07/02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2010臺北國際爵士音樂節」,來自英國、日本、瑞士,與臺灣等四個團體,帶來各具特色的演出與現場互動,活動至7月24日止,總計有近5萬人次參與。 2010/07/08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2010第十一屆臺北兒童藝術節」開幕活動,計4場戶外大型展演活動、62場售票演出活動、83場社區藝術演出、430人次的講座及工作坊、132場次動畫影展,活動至8月7日止,整體參與人數突破26萬人。 2010/07/12
「臺北文化藝術設施籌備處」經臺北市郝龍斌市長指派,由文化局王主任秘書擔任籌備處執行長,正式開始運作。 2010/07/16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辦理「翻開老相簿—剝皮寮影像記憶展」,藉由影像及文物展示方式,導引民眾回溯艋舺及剝皮寮地區一世紀的發展歷程,活動至9月15日止,計有16萬913人次到訪。 2010/07/29
臺北市文化局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共同合辦「2010年兩岸傳統戲曲合作演出計畫─蝴蝶之戀」活動,至8月1日,於臺北國家戲劇院演出5場,總計有近4,770人次觀賞。 2010/08/03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2010第十二臺北藝術節」開幕活動,至9月12日止,共舉辦3齣國際展演節目、6齣國內展演節目,總計47場售票演出節目,整體參與人數超過20萬人次。 2010/08/03
委託辦理「臺灣流行音樂數位資料庫總目錄建置」,建立流行歌曲基本資料庫。至12月31日,除建置軟體系統平台外,並納入國家圖數館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查詢系統內屬於錄音作品部分內容(約9萬首)、98年收集的3,000首歌曲基本資料,及99年度收集海山唱片、歌林唱片及中唱數位娛樂等3個品牌共4,000首歌曲資料(以上三大品牌歌曲均含專輯封面、製作物掃瞄圖檔及歌詞),其中200首歌曲提供試聽音樂檔及50首歌曲MV試看版本。 2010/08/06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辦理「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特展」,至10月20日止,參觀人次為772人。 2010/08/11
公告登錄「北管」、「鼓亭」、「跳鍾馗」、「風箏」、「門神彩繪」為本市傳統藝術文化資產;其保存團體或保存者分別為:「台北共樂軒民藝文化協會」、「陳金來」、「林金鍊」、「謝金鑑」、「劉家正」。 2010/08/13
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於萬華區艋舺公園舉辦「臺北市99年歌仔戲觀摩匯演」,至8月27日止,總計演出15場,吸引約2萬4,100人次到場觀賞。 2010/08/13
臺北當代藝術館推出【大玩.特玩-遊戲美學】展覽,為台灣首次將電玩遊戲及其幕後的各種創意元素、故事脈絡、與文化議題等,視為藝術展品並於美術館中進行展示與探討;展期至10月10日,觀展人數為6萬6,668人次。 2010/08/13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戶外廣場、台北電影主題公園、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等地,至11月20日舉辦40場「街頭放聲 台北原創音樂季」活動,提供新興樂團自由發揮的展演空間總參與人數為2萬2,712人次。 2010/08/27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2010台北古蹟日活動起跑,號召市民組成「臺北巡城貓」大軍,共同守護臺北的文化資產,活動至9月19日,共開辦6門文資大補帖課程並安排戶外嬉遊古蹟導覽活動,參加人次為850人。 2010/08/28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2010第三屆臺北藝穗節」,活動至9月12日止。共有69組展演團隊參與,舉辦249場展演節目及32場延伸活動,整體參與超過3萬6千人次。 2010/08/28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在帝國的邊界上―陳界仁 1996-2010」 ,展期至11月14日;總計參觀人數為19萬2,652人次。 2010/08/30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錢穆逝世20週年追思會」,錢穆夫人、故舊門生及至親好友多人,齊聚大師生前居住22年的「素書樓」。 2010/09/07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2010台北雙年展」,展期至11月14日,共計28萬610人次參觀。 2010/09/10
辦理「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影音紀錄」,製作完成之影片將提供「北部流行音樂中心」數位資料庫典藏,並提供相關學術研究使用及網路公開閱覽。至民國100年2月底將完成錄製15位資深音樂人口述歷史影音紀錄,預計製作15集,每集長度約45至60分鐘。 2010/09/10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音樂時代劇場」合作,策劃以引領台灣新文化運動的「台灣孫中山」蔣渭水生平故事為藍本的《渭水春風》音樂劇,一連3天於臺北國家戲劇院連演5場,計有5,477人參與欣賞。 2010/09/11
「文創孵夢基地」進駐西門紅樓,本案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支持,整合相關創新育成中心與微型品牌創意商品,引進相關自有通路品牌,利用展覽和販售雙軌並行的方式形成創意聚落期成為培育新生品牌的夢想基地平台。 2010/09/18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財團法人臺北市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合辦「99年度臺北文創平台計畫」,於9月18日至10月30日間舉辦「寶島藝村-找尋臺灣文化印象活動」,包含14場參訪、講座、對談等活動,參與人數約為250人次。 2010/09/18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一連2天辦理2010台北古蹟日—【古蹟開門】活動,開放臺北市69處古蹟及歷史建築予民眾參觀,參加人數約5,000人次。 2010/09/23
2010年「大龍峒儒道節氣生活祭」活動開跑,活動分為「秋分節」、「寒露節」、「霜降節」、「立冬節」四個階段,讓民眾透過生動有趣的儒學與節氣活動,體驗先民的智慧與儒學精神;至11月13日,總計辦理20場儒學道學活動,總計參與人數為1,639人次。 2010/09/25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西門町行人徒步區,一連2天辦理「2010臺北市街頭藝人嘉年華」第1周活動,吸引約3,000人次到場參與。 2010/09/26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2010台北古蹟日-【台北巡城貓變裝趴】活動,進行「巡城貓」殊榮授證儀式,並邀請民眾共同誓師守護臺北城。 2010/10/01
與紙風車劇團合作辦理「哇!好大的恐龍」特展並辦理記者會暨剪綵,10月2日正式對外開放,免費參觀,展期至10月10日止,總計參與人數約達37萬人次。 2010/10/02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正式對外開放參觀與營運,辦理為期2天的開幕活動,內容包括藝術踩街、街頭藝人表演、藝術市集、集體行動攝影、寶藏交換計畫集章活動及樂團表演等;參與人數超過1萬人。 2010/10/06
辦理99年度臺北市公共藝術宣導案「PA條條通—3D臺北遊」導覽活動,至11月5日,辦理25場次導覽,總計約有1, 000人次參與。 2010/10/08
公告「鐵路局北淡線(圓山站)宿舍」為臺北市第150處歷史建築。 2010/10/09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自來水園區,一連2天辦理「2010臺北市街頭藝人嘉年華」第2周活動,吸引約3,000人次到場參與。 2010/10/09
串連臺北市22處藝文館所,舉辦「2010臺北花遊記」活動,邀請民眾於12月31日前,參與蒐集館章換限量贈品活動。 2010/10/09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內湖社區大學合作辦理「內湖藝遊季踩街活動」。 2010/10/10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行花博彩虹毛毛蟲亮相遊街活動,從青年公園出發參加國慶遊行。 2010/10/12
臺北市政府與臺北文創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松菸文化園區BOT」案開工動土,共同打造臺北市文化創意產業旗艦基地。 2010/10/16
舉辦為期2天、9場次的樹木保護教育宣導戶外導覽活動,約有300位民眾參與;10月27日、29日及11月7日並辦理3場教師研習活動,參與人數約為150人。 2010/10/19
公告「蔡合源宅第」為臺北市第151處歷史建築。 2010/10/22
臺北當代藝術館推出【發現印度-印度當代藝術特展】,是臺灣首度全面性地介紹印度當代藝術的展覽,活動至12月12日。 2010/10/25
臺灣省政府與臺北市政府共同主辦「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65週年特展」,於當年臺灣接受日本總督呈遞降書的臺北市中山堂舉行開幕儀式,馬英九總統親臨主持。活動至11月21日止,以6大主題展出約190張珍貴歷史照片圖說,參觀人數約為2,425人。 2010/10/27
辦理2010年臺北眷村文化節之「眷村實境秀—村子」記者會,並於10月29日、30日於信義公民會館廣場演出2場、10月31日於青年公園演出1場,總計約有1,000人次觀賞。 2010/10/29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臺北市文化基金會合辦「文化創意產業扶植及人才培育計畫」,至11月3日間帶領臺北市6家具代表性之臺灣文創品牌廠商,至日本參加「2010東京設計師週」展覽活動。 2010/10/29
公告「蒲添生故居」為臺北市第152處歷史建築。 2010/10/31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及明星咖啡館,與崗華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合辦「2010首屆兩岸紀錄片導演交流影展」活動。 2010/11/02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外館所營運輔導專案辦公室正式成立,舉辦館所交流會議。 2010/11/03
北投溫泉博物館12周年館慶暨紀錄片發表。 2010/11/13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辦理「寄送和平—從台灣到世界」世界和平郵票展,展出世界五大洲各個國家,不同年代的和平鴿郵票,至12月12日止。 2010/11/13
台北當代藝術館辦理萬華406號廣場公共藝術展覽活動開幕典禮,展期至100年2月28日。 2010/11/18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臺北市文化基金會合辦「文化創意產業扶植及人才培育計畫」,一連2天帶領128家臺灣優質文創品牌廠商,於北京參加「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創下新臺幣7.5億元訂單佳績。 2010/11/20
舉辦「百年糖倉 藝文飄香-明華園進駐糖廍文化園區試營運開園活動」,馬英九總統、臺北市市長郝龍斌、臺糖公司總經理魏巍、中國時報社長吳根成等人與會並與社區民眾共同植蔗。譽揚藝文團隊明華園正式進駐糖倉。糖倉開門特展同日開展,展出珍貴製糖產業文物與歷史影像資料。 2010/11/20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99年度第2期臺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活動,計有281組個人或團體報名申請。共有47組通過取得證照。 2010/11/20
社教館舉辦「北臺八縣市藝術家聯展」巡迴展第一站開幕式,該展由北臺8縣市推薦77位藝術家參與,展期至12月30日止。 2010/11/21
甫修復完成的齊東街53巷11號古蹟及金山南路一段30巷12號的歷史建築正式開放,首展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文訊》雜誌共同辦理的「牽手走遠路--台灣資深作家結婚照展」,展出近50幀作家結婚照,活動至12月28日止。 2010/11/26
第五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開展,展期至12月5日止,展區計有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西門紅樓劇場與德國歌德學院等地,共有120件作品參展、國內外150名藝術家參加,並整合首次到亞洲地區舉辦的404電子藝術節,總計參與人數為12萬3,673人次,為去年觀展人數4倍以上。 2010/11/27
「永遠的他鄉—高更」於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展,展期至民國100年2月20日。本次展覽特自歐洲、美國、日本等十多所美術館、基金會及私人藏家商借作品共約86件,全面性的展出高更早期與晚期的繪畫、雕塑、版畫、陶藝等作品。 2010/12/01
2010專業劇場經營行政人才培育計畫結業式於華山1914創意園區舉辦,本期共有14名學員參與,10人通過考核獲頒結業證書,本項計畫係本局與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共同主辦,計有屏風劇場、表演工作坊、朱宗慶打擊樂團等表演藝術團隊提供實習名額。本期並開放在原任職劇團實習名額。 2010/12/08
臺北市立美術館公布「2010臺北美術獎」得獎名單,首獎從缺,6位進入決審入圍者均獲「優選獎」之肯定,分別為邱垂龍、沈昭良、張婷雅、曾聖惠、陳潔晧與吳長蓉,創作形式涵蓋影像、攝影、水印木刻、平面繪畫、事件、裝置等,所有優選獎作品自12月11日起,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展出至100年2月27日止。 2010/12/11
第14屆臺北文化獎於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辦頒獎典禮,得主為致力於推動美學、哲學的辛意雲教授,以及長期推廣蕭邦音樂、作育音樂人才無數的藤田梓老師兩位。 2010/12/12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辦理99年度「剝開族譜尋寶趣~99年創意族譜優勝作品暨傳統族譜」特展,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至民國100年1月16日。 2010/12/20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第7屆漢字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