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01學年度-2012育藝深遠戰鬥吧英雄2演出內容(20121125)

「戰鬥吧!英雄2」

指揮│吳瑞呈/任燕平
編劇、導演│王立安
演員│周瑜-任依磊/小喬-柯佩妤
演出│臺北市立國樂團

一、節目內容 本次音樂會以三國為主要素材,使用國樂來表現魏蜀吳三國,讓觀眾認識多種風貌的國樂,藉由現場樂曲片段或全曲的演奏,將音樂融入劇情,每個戲劇事件都由相對應的音樂來發動,把音樂抽象的語言,變為多元直接,風情萬種的感受。除了能欣賞多首經典、優秀的曲目,亦期望年輕的觀眾們能在這場演出中,燃起「我要改變世界」的火熱之心!

二、劇情大綱 周瑜是三國時代與諸葛亮齊名的軍師,輔佐東吳國主孫策與孫權,在歴史上有極高的名氣與人氣,還創下了「赤壁之戰」大破曹操軍的豐功偉業!但是青少年時期的周瑜只喜歡「一口論天下」而不願有所作為,還好古代人結婚的早,他的妻子小喬是位識大體的女子,眼見夫君終日只出一張嘴,卻沒真正為保家衛國而行動,決定說動喜愛音律的周瑜舉辦一場「百萬國樂堂」比賽,藉著比賽,讓周瑜體認到「是英雄,就該有所作為!戰鬥吧,英雄!」。

三、曲目
《秀才騎馬弄弄來》
作曲│施福珍
編曲│陳揚
配器│陳中申 原為流行的童謠,施福珍作曲,經過陳揚改編為笛子演奏曲,更顯生動,後由陳中申改編為國樂伴奏版本。歌詞為:秀才,秀才,騎馬弄弄來,在馬上,摔下來,摔一下真厲害,牙齒痛,糊下顎,眼睛痛,糊眉毛,肚子痛,糊肚臍,嘿!真厲害。

《春江花月夜》 古曲 
改編│彭修文 原名《夕陽簫鼓》,琵琶譜最早見於1860年鞠士林所傳「閑敘幽音」琵琶譜、1895年,李芳園收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並易名為《潯陽琵琶》,後另有《潯陽夜月》、《潯陽曲》等名稱。 1923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和鄭覲文將其改編為合奏曲,曲名也改為《春江花月夜》,有「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臺」、「水深雲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等段落。

《闖將令》
作曲│胡登跳、于會詠 樂曲描述戰場上的「闖將」們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音樂以嗩吶氣派有力的導奏開始,在輝煌豪壯的廣板結束,全曲以吹打樂表現為主。

《婚禮合唱》(Bridal Chorus)
作曲│華格納(Richard Wagner)
配器│吳瑞呈 在西式的婚禮上常用的結婚進行曲有華格納的〈婚禮合唱〉《Bridal Chorus》,以及孟德爾頌的《結婚進行曲》(Wedding March)。華格納的〈婚禮合唱〉是其歌劇《羅恩格林》中第三幕,主角Lohengrin與Elsa結婚時的混聲四部合唱曲。

《二泉映月》
作曲│華彥鈞
編曲│彭修文 原曲作者阿炳,本名華彥鈞,是一位街頭賣藝的民間藝人,經常隨心創作一些樂曲,人稱依心曲,主要是抒發作者個人內心的感受,1950年音樂學者楊蔭瀏和曹安和將其演奏錄音時訂下曲名為《二泉映月》,樂曲歷經多種演奏與改編,成為知名經典作品。本曲編曲者彭修文曾經歷文革,對此曲有感而發,將其改編為低音二胡與樂團的演奏型式。

《賽馬》
作曲︱黃海懷 
編曲│瞿春泉 二胡曲,描寫北方牧民在節日中賽馬的情景,改編為合奏曲後以整個樂團豐富的音響,更加表現出賽馬場中的熱烈景象。

《幻想曲秦兵馬俑》
作曲︱彭修文 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坑被發現,坑內陶俑、陶馬的製作工藝精湛、數量眾多、排列有序,就像是秦國軍隊的縮影。作曲者彭修文於1984年3月觀秦兵馬俑有感,寫作此曲。表現兵將們久戍不歸、思鄉心切與憤怒的心情,全曲分為「軍整肅,封禪遨遊幾時休」、「春閨夢,征人思婦相思苦」和「大纛懸,關山萬里共雪寒」三段。

《數蛤蟆》 四川民歌
編曲│陳中申 樂曲取材於四川民歌《數蛤蟆》的旋律曲調。編曲者也是笛子演奏家將原曲予以多次變奏,運用笛子演奏的各種技巧,表現幽默、輕快的趣味。

《草原小姐妹》
作曲│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
編曲│彭修文 琵琶協奏曲。內容描寫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小姐妹倆與風雪搏鬥,保護羊群的英雄事跡。曲調素材自吳應炬作曲的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題歌及阿拉騰奧勒所作的一支內蒙古風格的歌曲。

《十面埋伏》 古曲
編曲│劉文金、趙咏山 此曲為琵琶武套的代表作,最早見於1818年出版的華秋蘋《琵琶譜》,1895年出版的李芳園編訂的《南北派十三套大麯琵琶新譜》中將它改名為《淮陰平楚》。樂曲以琵琶各種不同演奏手法表現西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進行決戰時,漢軍將楚軍擊敗,最後項羽自刎於烏江的決戰情景。

《騰龍》
作曲│鍾耀光 本曲原為《城市交響曲》第四樂章,本次演出所選段落取材自北管曲牌《風入松》,《風入松》是北管曲牌,常用於於各類陣頭、排場中演出。作曲者將此曲牌運用於作品中,表現兼具傳統與現代的城市之光。

《望春風》
作詞│李臨秋
作曲│鄧雨賢 編曲│關迺忠 李臨秋根據《西廂記》張生與鶯鶯的愛情故事「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所寫歌詞,鄧雨賢作曲, 1933年古倫美亞唱片將其由純純(劉清香)灌錄唱片發行,至今近80年,為最著名臺語流行歌謠。

《瑤族舞曲》
作曲│劉鐵山、茅沅
編配│彭修文 原為劉鐵山、茅沅創作的管弦樂曲,描繪瑤族慶祝節日時的歌舞場面。1954年彭修文將其改編為國樂合奏曲。利用傳統樂器的音色與性能,以及不同音色組合,表現原曲之外的民族風味。

《長城隨想曲》
作曲│劉文金 作曲家於1978年隨中國藝術團訪問美國時,見到紐約大廈休息廳裡,懸掛著一幅巨大的萬里長城彩色壁氈,氣勢雄偉,光彩奪目,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織著創作慾望,使他回國後便開始構思創作,先於1982年春天創作完成了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同年5月2日,由二胡演奏家閔惠芬與上海民族樂團在「上海之春」音樂會上首演,並於1983年在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民族器樂)評獎中榮獲一等獎。之後於1987年8月根據此協奏曲第四樂章改編成的民族管弦樂曲《長城隨想曲》,藉歌頌長城內外氣象萬千的大好河山,抒發民族之驕傲自豪與愛國情懷。樂曲以其壯美的旋律、特有的神韻和充滿活力的節奏,牽引聽眾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