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現在的⻄本願寺廣場,是休憩觀光的地⽅,有⽇式鐘樓可供拍照,還可以在廣場旁的「輪番所」(原為佛寺住持宿舍)喝茶、吃和菓⼦。但是,這⼀⽅略略⼤於⼀公頃的⼟地,曾經有上百間鐵⽪屋與⽊造屋雜處,三百四十一⼾⼈家擠在這⼀⽅廣場上,並共⽤同⼀個⾨牌──中華路174號。

這些住⼾來⾃中國各省,是跟著中華⺠國政府來到臺灣的軍⺠。他們不是權貴,無法入住政府配給的房屋,於是成了廣場上的違建⼾,住進草草搭建的房⼦中。⼀開始,他們可能認為無妨,畢竟他們多數相信⾃⼰來到臺灣只是過客,很快就會打回故鄉。但是,1975年4⽉5⽇凌晨,⻄本願寺⼤火,⾄今原因不明;⽽在臺灣這⼆、三⼗年的時間,許多⼈有了下⼀代,也逐漸接受要在異鄉落地⽣根的事實。後來,隨著都市更新、市容美化,這些違建也都被拆除,居⺠四散,已經不⾒當時痕跡。2011年起,臺北市政府修復古蹟,部分恢復⽇治時期「淨⼟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的建築,才成了今天可供觀賞、休閒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