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及過程
歷史不只是過去記憶,也是城市進步的起點。
談及城市歷史,臺北市的文化資產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承載著首善之都的前世今生,散居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老屋,訴說著跨時代的記憶。為保存老屋的文史價值,並促進文化資產的活化,「老房子文化運動」在2013年臺北市文化局的推動下展開,透過公部門與民間團隊攜手合作,歷經史實考據、建物修復,再現老屋的風采,為臺北市的文化資產注入新生命,達到共生共存、今昔交融的新意象。
臺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結合公部門之產權單位,將釋出之老舊閒置房地,透過公開招標與評選程序,委請民間單位進行老屋修復,藉其創新思維,將歷史建築與當代生活結合,轉化為藝文展區、餐飲場域、劇場空間等各具風格的特色空間。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成果
如今,臺北市已有29處老屋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形式」成功媒合民間團隊,24處活化營運,從陽明山區的美軍宿舍、到都會地帶的原臺北刑務所官舍、錦町日式宿舍群,以全新面貌向臺北市民開放,活化的老房子亦曾獲頒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主辦之「老屋新生大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之「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管理維護評鑑」優良獎、米其林「餐盤獎」、「必比登推薦」名單等,諸多紀錄展現經營團隊對老房子永續保存的貢獻,除了延續珍貴文化內涵,也賦予其創新意義,讓老房子融入社會大眾的生活,成為市民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目前22處老房子開放營運中:
♦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營運名稱–文房.文化閱讀空間)
典藏全世界最美麗的書籍的獨立書店。修復理念為再生活、再生產、再生態等生活舞台的建構。
營業資訊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21:00。
門票:無。
預約:入內消費參觀無需預約。若民眾想預約,亦可透過電話或官方 LINE 進行預約。
空間:可入內走動參觀,除辦公空間外皆開放,入座低消為一杯飲料。
♦歷史建築「錦町日式宿舍—杭州南路2段67號」(營運名稱–樂埔町 Leputing)
以「食、衣、住、行」的「行」發想,透過4個文化創意軸面:「行‧旅」、「行‧人」、「行‧食」、「行‧腳」,作為單車旅遊、生活美學推廣及社區經營。
營業資訊
時間:11:30-14:30,18:00-22:00,週二公休。若有歷史建築導覽活動、藝術工作坊、文資講座等,則開放時間依活動時間另行公告 。
門票:無。
預約:定期導覽每週日15點固定一場,採網路預約制,每場次人數上限 10人。
空間:前庭免費參觀區,單次參觀人數 25-30 人。
♦歷史建築「北市一號倉庫」(營運名稱–一茶一瓦一號糧倉、BEMO Salon)
展售臺灣精選茶、臺灣冠軍米、臺灣24節氣啤酒、在地釀造醬油、辣椒醬等醬料類商品。另外新增臺灣在地阿里山咖啡商品。
營業資訊
時間:一茶一瓦一號糧倉,週一至週日,11:00-21:30。BEMO Salon,週五至週六12:30-18:00。
門票:無,民眾可自由參觀,無人數限制。
預約:免預約。
空間:全部空間可走動參觀,但入座需消費。
♦歷史建築「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分所長宿舍」(營運名稱–豆留森林 Cama Coffee Roasters)
沉浸式體驗+咖啡五感體驗「打造亞洲最美咖啡秘境 連呼吸都是一種享受 」。
營業資訊
時間:週一至週四,09:00-18:00、週五至週日,09:00-19:00
門票:無。
預約:免預約。
空間:園區庭園區,室內可走動參觀,但入座需消費。
♦歷史建築「舊廈門街派出所(川端町派出所)」(營運名稱–川端藝會所 kawabata)
營業資訊
時間:每月共有4-5場次導覽,時間依官網公告的行事曆安排。
門票:無。
預約:網路預約。
空間:2~3樓可走動參觀 。
♦ 歷史建築「新生北路3段62巷24號」(營運名稱–CEO1950 總裁藝文空間)
1949年建造,台灣罕見的『和洋混和式』二層木造建築,曾為首任中央銀行總裁徐柏園官邸。每季更換菜單,並結合展覽探討臺灣飲食文化,傳遞「美食、美學、美好生活」之理念。
營業資訊
時間:每月1場次,時間視每月安排,特別節日會加開專場(如古蹟日、打開台北)
門票:無。
預約:網路預約。
空間:全部空間。
♦ 市定古蹟「臺糖台北倉庫(B棟)」(營運名稱–萬座曉劇場)
萬座曉劇場由藝術總監鍾伯淵帶領曉劇場團隊,以「創新、共融與永續」三大面向,透過自辦節目、專業策展同時開放演藝團隊租借使用,以萬華為據點培養在地觀眾並與學校、社會團體合作推廣表演藝術;並以曉劇場創作、劇場空間、艋舺國際舞蹈節、曉劇場藝術進駐計畫等資源連結國內及國際網絡平台,豐富多元表演藝術生態。
營業資訊
時間:依劇場演出時間開放。
門票:依各演出票價為主。
預約:依劇場演出時間預約。
空間:觀眾席。
♦ 市定古蹟「圓山別莊」(營運名稱–MAISON ACME|圓山別邸、CAFE ACME)
興建於1913年,難得的都鐸式風格建築,靜靜地在基隆河畔,跨越超過一世紀的風華洗鍊過去它是大稻埕傳奇茶商的豪邸,也曾是當年頂尖藝術創作者及大文豪的社交中心,ACME將其重新定位,作為一座融合新與舊的現代宅邸展演空間。
營業資訊
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17:00,週一公休。
門票:無(特展則依各展經費另行訂價)。
預約:免預約。
空間:花園及古蹟本體開放參觀。
♦ 歷史建築「迪化街1段155號」(營運名稱–貝殼好室 BackerHouse)
以群眾集資複合式體驗空間,以「集資商品展售」、「飲食空間」、「店屋歷史常設展」、「主題策展」、「實體活動」、「群眾集資顧問諮詢」。
營業資訊
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19:00,週一公休。
門票:全店免費參觀,並開放廁所供所有遊客使用,內用基本消費為一杯飲料。
預約:免預約。
空間:1樓空間。
♦ 歷史建築「迪化街一段329號店屋」(營運名稱–稻舍 Rice & Shine)
台式料理餐廳,稻舍團隊秉持「回稻初衷」的理念,以米業文化為核心,將本棟歷史悠久之「唐益興米行」轉化為融合台灣好米、大稻埕文化與藝術精神的複合式餐飲空間。
營業資訊
時間:週一至週日,採消費制,12:00-21:00。
門票:無。
預約:免預約。
空間:全部空間。
♦ 歷史建築「北投賴氏祖厝」(營運名稱-北投賴氏祖厝歷史建築-心田居)
「心田居」借意「悠遊樂居在心中的一畝田」,結合歷史建築與藝文展演、文創市集、繪畫手作以及食農教育課程,讓民眾穿梭於歷史與藝文中,得到身心靈療癒。
營業資訊
時間:每日12:00-18:00、週一公休。
門票:無(其餘藝文展演活動,按活動性質不同,另訂票券價格及參與費用。)
預約:免預約。
空間:室內外、庭園。
♦ 歷史建築「草山行館」(營運名稱–草山行館園區)
團隊以園區形式推出多元文化遊程,讓民眾來到草山,品文化、享生活、嚐美食。
營業資訊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公休。
門票:無。
預約:免預約。
空間:室內外空間。
♦ 歷史建築「原臺北刑務所官舍—愛國東路3號」(營運名稱–樂埔薈所)
時藝團隊將餐飲元素結合歷史建築空間為經營主軸,使用臺灣獨有的在地食材製作料理。為了呼應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從食材、器皿到餐具的挑選,皆秉持著「永續再利用」的精神。
營業資訊
時間:週二至週六11:30-14:30、18:00-22:00,週日、一公休。
門票:無。
預約:參觀已導覽為主,每週六15:00 ,至少於當週五18:00前先於網路預約,因空間有限,每場次人數上限為15位。
空間:室內外空間,參觀以導覽為主。
♦ 歷史建築「原臺北刑務所官舍-金華街135號至177號、金山南路2段112號」(營運名稱–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臺北刑務所官舍作為獄政官員宿舍,見證了臺北獄政的重要歷史發展,並於戰後發展成司法系統職務宿舍。逸居團隊以全齡共樂和在地共生為主軸,將此處打造成全齡共同體驗的生活園區。
營業資訊
時間:每日11:00-20:00(服務中心營業到18點,六、日到19點)
門票費:無。
預約:免預約。(室內餐飲空間須預約用餐)
空間:服務中心與戶外空間、零售空間自由參觀。導覽:接受團體導覽並已電話預約為主,原則為15日前預約。
♦ 歷史建築「 鐵路局北淡線(圓山站)宿舍」(營運名稱–円山駅)
日式官舍生活體驗區、歷史文物展示區、餐飲座席區與無明火備餐服務區,並設置地區導覽設施。
營業資訊
時間:週一至週五,16:00-22:00;週六、日,12:00-22:00。
門票:不收取參觀費用。
預約:週二至週六,11:30-12:00,12:30-13:00(每場導覽時間約30分鐘)Messenger 私訊円山駅粉專。
空間:全部空間可走動參觀,但入座需消費。
♦ 市定古蹟「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炎輝寓所」(營運名稱–輝室 pān-toh)
新臺菜 ✕ 餐酒辦桌,在地食材 ✕ 烹飪藝術。
營業資訊
時間:週二至週日,11:30-21:00,週一休館,國定假日營業時間為11:30-21:00,特殊節日另外公告。
門票:無。
預約:採預約團體導覽。
空間:入座須付費,參觀以團體預約導覽為主,無須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