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是地方文化的結晶,更是民眾共同的生活經驗記憶與珍貴的全民資產。一般以為,既為傳統則只要盡量保留其美好並予珍視保存即可,但更積極的意義應展現在保護其文化傳承,確保其保存者得以持續藝能活動及其人文生態場域,進而協助結合當代文化脈絡以建立其文化永續發展模式,並能引導社會大眾體驗傳統藝術的歷史價值,共同深化對於傳統藝術生態多樣性的認知及發展可能。
臺北市文化局對無形文化資產中之傳統藝術(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的相關調查、保存維護一直相當重視。自民國97年至今,已登錄傳統表演藝術之京劇、京劇音樂、歌仔戲、布袋戲、北管、鼓亭、獅陣、跳鍾馗、相聲等有9個項目23個保存者/保存團體,已登錄傳統工藝之門神彩繪、漆線、風箏、獅頭製作、印鈕、糊紙、繩結、斲琴等則有8個項目9位保存者,其中布袋戲的陳錫煌、相聲的吳兆南(已歿)、門神彩繪的劉家正,109年更新增歌仔戲的王金櫻、陳鳳桂等5位藝師並被文化部文資局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
本局除了落實傳統藝術的普查工作外,相關保存維護作為如基本資料建檔、保存記錄製作、傳習人才養成、教育推廣活動、傳統藝術藝師獎的頒發等亦持續性、定期性的辦理,而「傳統藝術系列」叢書的出版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以藝師生命史、從藝史的研究、撰述及出版,突出其生命歷程與藝術高度交織的美感,並以生動活潑圖文書的形式擴大其社會影響力,這一直是本局應盡的責任與努力的目標。十幾年下來,臺北市「傳統藝術系列」叢書已出版《淬煉:陳剩的演藝風華與她的時代》、《掌藝遊俠:陳錫煌生命史》、《遊刃‧寄情‧廖一刀:印鈕大師廖德良「石裡求生」的傳奇》、《弦鼓唱千秋、舌間畫人生:臺北市說唱藝術發展史》、《城市蛻變歌仔味:臺北市歌仔戲發展史》、《功名歸掌上布袋演春秋:臺北市布袋戲發展史》、《尋路:臺北市京劇發展史(1990-2010)》、《林立正的古琴世界》、《翱翔天際:風箏頑童謝金鑑》、《霞光璀璨:世紀名伶戴綺霞》、《林金鍊跳鍾馗儀式劇場》、《舞靈戲精:小咪的華麗轉身》、《永遠的京劇小生:曹復永劇藝生涯與演藝風華》、《老生老旦一身兼:曲復敏的京劇表演生涯》、《島嶼歌戲:王金櫻世代》、《紙上乾坤:張秋山的糊紙藝術》、《天地一紙:李清榮的糊紙藝術》、《民樂街上老軒社:共樂軒歷史記憶》、《大稻埕鼓亭吹:陳金來家族的音樂事業》 與113年度甫出版第20本《影子與光:孫榮輝的歌仔武林》等等,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及有意義的持續過程,在時間的見證下,其價值意義當在未來顯現。
另外,臺北市傳統藝術「藝以人揚in Taipei」影音紀錄系列亦是本局對傳統藝術保存維護的另一項積極作為,於105年至109年陸續完成歌仔戲《大城歌仔》、京劇《梨園尋夢》與布袋戲《功名在掌上》等3部不同劇種的傳統藝術紀錄片拍攝,併於110年度精裝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