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833/02488cc3-fc78-4a8f-9b77-e82a28f09167.jpg


「文化小旅行」文化點,梳理臺北各區域的文史資料及文化特色,以不同的文化面向與視角切入:


空間轉身後

說起臺灣近代史⼈物,蔣介⽯、蔣經國兩任總統絕對榜上有名,甚至感念崇拜,但不論如何評價,兩位蔣總統和他們的家族,在形塑臺灣近代歷史的同時,也在⾸都臺北留下了他們統治與⽣活的痕跡,這些地⽅,過去更是⺠眾難以進入的禁區,卻在⺠主化的過程中逐漸開放,因此退去神秘的⾯紗,可供⼀般⼈前往參觀、探訪。


時光拼圖

戰後約有百萬⼈遷移來到臺灣,其中四成居住在臺北縣市,他們的後代也經常居住在臺北周邊;因此直到90年代,臺北市約有四分之⼀在籍貫上屬於外省籍。但即使同屬省籍,在臺北他們也有不同的住處與際遇:⼩說家⽩先勇筆下的貴婦尹雪艷住在仁愛路四段的洋房,殷海光等任教臺⼤的知識份⼦住在溫州街的宿舍,⽽許多未獲得安置的軍⺠,則住在中華路等地的違建。現在的臺北市,仍處處藏有他們時光的拼圖。


有光的地方

臺北成為臺灣政治中⼼已超過百年,免不了會有些抗爭與抵抗,這些勇敢的先⾏者,在城市的不同⾓落辦雜誌、辦演講、辦集會、辦遊⾏,在另⼀些⾓落被逮捕、被刑求、被關押、被殺害。若要⾒證臺灣⼈對⾃由⺠主的百年追尋,不妨來到這些他們曾努⼒過的地⽅,靜靜追思、憑弔。


記憶流域

如今的臺北已是繁華的⼤都市,⼀般的印象中,都市生活彷彿總是匆忙⽽疏離;但是,如果觀察得更仔細便會發現,⼈們的飲食、交誼、⼯作、休憩、信仰,仍是受到所處社區的形塑、牽引。⽽這些社區,有些是近幾⼗年來的居⺠⿑⼒付出的成果,有些甚⾄是上百年傳統聚落⾄今的延續。從舊村莊中⼼的廟宇,到新社區中央的公園,走訪這些地⽅,是體驗不同⽣活步調的最佳⽅式。


城中的混血建築

臺北是國際級都市,⾃然該有國際級的⽂化建設。近年來,透過國際徵選、競圖,迎來⼀個⼜⼀個嶄新的⽂化場館,在各國團隊協⼒之下,既為臺北的地景增⾊不少,也為各種藝⽂活動提供更多優良的空間。⽽這些場館,在平時也提供給⼤眾參觀,更是休閒、出遊、約會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