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完整故事請點選「圖片」觀看



圓山東西密道_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四段1號 

響應夥伴_圓山大飯店


在當時臺灣全⾯禁舞禁唱的政令下,圓⼭⼤飯店是少數能夠夜夜笙歌的地⽅。⽽在戰爭的陰影下,正是為了蔣總統和這些貴客的安全,飯店也建立了東、⻄兩條密道,供緊急狀況下逃⽣使⽤。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d00e6b24-415a-4525-b5b4-ecff5ec0ccbe.jpg




臺灣民眾黨總部舊址_臺北市大同區天水路45號 

響應夥伴_財團法人蔣渭水基金會


大同區的這條天水路看似平凡,但門牌號碼45號,卻是歷史上臺灣人組成的第一個政黨-臺灣民眾黨總部舊址,雖然已拆除,但在站在這裡,還是能遙想那句蔣渭水先生的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a7438fe1-01eb-4c56-aeb7-cbc5f30ba6bd.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2026eb5e-6df3-41dd-ba69-656488253665.jpg




殷海光故居_臺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1號 

響應夥伴_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


安靜小巧的溫州街18巷16弄,是條需經過幾次彎彎繞繞才能抵達的小巷。殷海光先生是一位擁抱自由主義的哲學家,由於在異議雜誌撰寫文章,與友人倡議籌組反對黨,遭終身監視,寫作直到 1969年病逝為止。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f3b060b1-7eaa-43ed-8161-7c941d276c70.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8f3dc5aa-484a-4ba0-8ff0-5958d4d5fbfd.jpg




自由巷_臺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 

響應夥伴_鄭南榕基金會·紀念館

在臺灣⺠主運動的時間軸中,鄭南榕的地位無可取代,這條6米寬的巷弄,是鄭南榕先生每天前往雜誌社⼯作時的必經之路,11號3樓是鄭南榕基金會的所在地,並仍保留著當時總編輯室焚毀的樣貌。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b1b507c8-6ae3-49a6-a040-cf7290d2d6f8.jpg




長慶榕樹/廟_臺北市中正區晉江街34號 

響應夥伴_福德爺長慶廟管理委員會

晉江街巷弄裡,有間奉祀⼟地公的廟宇,名叫福德爺長慶廟,廟後⽅的古榕樹腰圍粗達⼗公尺,樹齡據信已超過兩百五⼗歲,同時這裡也是歷史上「古亭庄」的中⼼。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a8ac004c-15d8-4f51-b454-f595fc0fd5e6.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c4559b88-a594-4f6c-8f75-e9b037b9b4a0.jpg




北投兒童樂園_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2號 


每當冬天到來,北投就成了臺北人抵抗寒氣的首選,早在日本時代,人們就已深深愛上在北投泡湯的體驗,現在的北投兒童樂園,便是當年公共浴場的附設設施。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ddcae2b9-d430-49bc-b030-28f4c84c5fd3.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f345e10a-e0a7-4fc9-a183-ea0cae7a370b.jpg




和興炭坑_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50巷471弄底 


想到礦坑,你或許會聯想到老電影裡與世隔絕的村落,有山路和臺車,終年雲霧繚繞。很難想像,在繁華的信義區居然也有這麼一座日治末期的和興炭坑,規模雖然不大,但也能讓你追憶昔日礦業的繁盛。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912f3fca-fd8c-4707-be73-49912bf672ba.jpg




五份上溪圖_臺北市內湖區康樂街61巷對側 


那下次經過內湖與汐止交界帶時,不妨留意一下這條天然市界的內溝溪,市政府以生態工法改造內溝溪,並成功復育當地生態環境,此處已經成為有綠蔭、有蟲鳴鳥叫的所在,溪畔也有值得你造訪的人文景觀「五份上溪圖」。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2115428f-e936-4009-85bc-1c4e30a1f00e.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b01c6738-4379-4a27-9b09-a4c8156599ac.jpg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_臺北市南港區舊莊街二段336號

 

以大坑溪為分界點,一邊是舊莊一側是汐止,「舊莊」於清代時,許多茶農從安溪移民來,南港栳寮一帶也是臺灣包種茶的發源地,雲霧繚繞,穿梭在茶園之間,瀰漫一股淡淡清香,這裡曾是臺灣最重要的茶葉、礦業及桂花的重要產業路徑。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a1017fc0-8bcc-4c40-aa42-22caa42b138b.jpg




北藝中心星空花園_臺北市士林區劍潭路1號 

響應夥伴_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美國媒體CNN將北藝中⼼評選為年度最為⾰新的建築,英國媒體《衛報》也稱讚它是年度最佳建築,更曾入選《時代雜誌》世界上最佳百⼤去處。北藝除了展演空間,其實還有一處位於頂樓的花園值得造訪。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57a170db-c432-4df4-ab15-3825326c90f3.jpg 



政大/達賢圖書館_臺北市文山區萬壽路36號 

響應夥伴_ 國立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


打開 Instagram 搜尋「臺灣最美圖書館」,你會發現榜上有名共同推薦的多數是位於文山區的國立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望著挑高的中庭,或是走到再頂樓往下俯視,可以看見整整七樓壯觀且美麗的層層退書櫃。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586980ab-24e7-4091-9510-b3de9fefb7a8.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30cd806a-e305-47f8-9671-4d0b99b9ef5d.jpg

 



西本願寺_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1號 

響應夥伴_臺北市立文獻館

 

現在的⻄本願寺廣場,是休憩觀光的地⽅,有⽇式鐘樓可供拍照,還可以在廣場旁的「輪番所」(原為佛寺住持宿舍)喝茶、吃和菓⼦。 但是,曾經有上百間鐵⽪屋與⽊造屋雜處,341⼾⼈家也曾擠在這⼀⽅廣場上。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8ab005d4-a5b1-4fbb-a71e-ff459aee8482.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c1f5b4a9-657d-40bb-8521-290afb4dd739.jpg

 




北投中心新村(中軸道至溫泉浴室)_臺北市北投區新民路22巷9號

響應夥伴_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從捷運新北投站往山坡上走,稍微遠離了熱鬧的北投溫泉街,有一區幽靜充滿綠意的建築群,這裡是北投中心新村,也是全臺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在主幹道的盡頭,就是村內最有特色的溫泉浴室。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10ea02c0-7fd0-45e3-a912-82e39f975a0f.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576f6b87-15f5-4fe1-a1bc-e958ee9de247.jpg




水車寮步道_臺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29-1號旁


竹子湖早期栽種的是稻米,水車寮步道原先是清代當地居民挑米時會經過的古道,連通水圳開鑿之後建立了農村。日治時代,總督府規劃在此處種植日本人更喜愛的新種稻米,後來定名為蓬萊米。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b86d3e8a-95fa-42ba-8da6-402af8193dc6.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892e038e-1681-4071-954f-31bee9e03a20.jpg




三腳渡擺渡口_臺北市士林區承德路四段2巷145號堤防外


過去是三角點對渡的渡船頭,具連結街庄等交通功能,更是居民維生船隻停靠的港灣,後因民國54年基隆河第一次整治截彎取直,碼頭功能慢慢萎縮消失,但漁民們始終稱這裡叫做三腳渡。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c347a8d9-c87e-4187-b934-efede1b527d6.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d338bf34-a412-431c-b65b-78ee5ec1042c.jpg




摩耶精舍(張大千先生紀念館)_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342巷2號

響應夥伴_國立故宮博物院


到國畫名家張大千先生的「家」作客,瀏覽他生平最後五年的生活軼事,這些空間,這些景致,都依照他的遺願,在其身後捐贈給政府,目前由故宮博物院管理。/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2a985449-f898-4dd3-bd99-15ebffff7f8c.jpg




八芝蘭番仔井_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14巷72-74號


漳州移民在十八世紀初來到此地的時候,這座今日出水量仍十分充沛的古井就已建成,意謂著這座井已經超過三百年以上甚至擁有更長久的歷史。因為漢人知道這是原住民所開發,以當時對原住民用語稱之為「番井」。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1a96ea5c-c883-4316-be1f-d4999dec8e18.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fa9c59e7-b21d-44ea-9012-93b726638d66.jpg






芝山神社遺址(雨農閱覽室)_臺北市士林區雨聲街159號


日治時期的芝山岩神社雖已不存在,但仍留下「百二十崁」階梯,神社原址現在已經成為「雨農閱覽室」,是戰後政府為了紀念戴笠所設──戴笠字雨農,是創建中華民國情報單位的關鍵人物,也是蔣介石總統對日戰爭期間倚賴的重臣。/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45f1ac5b-ec2e-4f88-8c1b-9f93ba9d4c21.jpg




大正町藝術祭彩繪故事牆_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02號旁


穿越繁忙的市民大道路口進入日治時代規劃的條通內,《華燈初上》以1980年代為背景,當時正值日本經濟復甦,不少日商紛紛到臺北設立公司,「光ヒカリ」酒店就是取景於林森北路巷弄裡的Sugar Bar酒吧門口。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c9d46f7a-877a-4bd6-9b8f-0ce8295692c1.jpg/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f3ffcae2-aa94-45cf-9ed4-f14e25ed2894.jpg




劍潭山(圓山水神社)_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82之1號旁


熱鬧的士林夜市旁就有秘境。不少登山愛好者的私房路線,就是這條「圓山水神社山徑」。這條小徑的入口,隱身於臺北自來水事業處陽明營業分處的停車場,步行時間只需五分鐘就能看到一落一落日治時期遺留的水利設備,更往前走,便是圓山水神社。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cbf92190-b6e2-448e-98fc-edbaf8013523.jpg




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_臺北市大同區甘州街40號

響應夥伴_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位於甘州街上,是日治時期茶葉巨賈李春生獨資捐贈興建,對於虔誠、富有又有品味的李春生來說,奉獻給教會,當然要用最好的建材、最美的式樣。2002年5月由時任文化局長龍應台等人出面阻止教會拆除,達成建物前移、修復的共識。/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1577cb89-9447-4e97-b3ff-674b18145459.jpg




嘉禾新村(五月天牆)_臺北市中正區永春街131巷1號

響應夥伴_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熱鬧的師大商圈,循著河堤的方向前進,通過車水馬龍的汀州路,抵達位於三總汀州院區後方的永春街,這條街上隱藏著一處祕境「嘉禾新村」。巷弄的紅門、磚牆和老樹,曾吸引多部影視作品取景,如五月天的〈人生海海〉、偶像劇《惡作劇2吻》、《16個夏天》等,其中「五月天牆」更成為引人注目的打卡點。/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a380c245-4d6d-464d-802e-6f4a53d7fe05.jpg




孫立人將軍官邸_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街一段136號

響應夥伴_孫立人將軍官邸


日治時代,這裡是殖民地高階官員的官邸,有時也用來接待外賓。戰後,這幢宅邸首先成為陸軍總司令官邸,第一位進駐官邸的將領正是一代名將孫立人,後來卻被總統削去兵權,在臺北的這棟官邸也因而轉作陸軍聯誼社,直到九0年代民主化之後才開放外界參觀。/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7d581965-09aa-402c-bb5e-1987903e2d4f.jpg




日善(防空洞)公園_臺北市萬華區東園街65號


走入公園內彷彿是座加蚋歷史的縮影,世界二次大戰期1944至1945年間,飛機空襲總達約1萬5,903架次,投彈數約達12萬顆。臺灣光復初期,飛機轉移至臺北工專,公園內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城牆石圍牆,以及二戰時期防空洞的遺址,憶想起當年的空襲,遺構的史實更顯得格外珍貴。/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be49426c-2ddb-457a-9490-d25157309784.jpg





青雲閣_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5巷6弄20號

響應夥伴_青雲閣


除了是日治時期風化區的地標之外,亦是當時全臺最大的藝樓。現今轉型為藝文空間的活化使用,但這棟外觀氣勢優美,內部的建築細節也都不馬虎。為考證過往歲月的文化史實,建築團隊也針對許多構件來進行保存與修復。/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15507150-f0a9-4595-883e-6dc363868d14.jpg




臺大校園磯永吉小屋_臺北市大安區基隆路四段42巷

響應夥伴_臺大校園磯永吉小屋


「臺灣稻的故事」六個字印在一幢木製小屋的門簾上,要告訴造訪或經過此處的每個人,我們最常吃到的黏性與產量皆高的「蓬萊米」,在這裡誕生的故事。磯永吉先生與同伴末永仁投入稻米的育種研究,常在這間小屋商討如何改良稻作,並在1925年成功研發出「蓬萊米」,自此改變了臺灣農業的面貌。/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8dbe2850-5b86-4075-9381-d3219044c616.jpg




蒙藏文化館_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8巷3號

響應夥伴_蒙藏文化館


章嘉呼圖克(Janggya hotogtu)生於中國西北端的青海省,是藏傳佛教四大活佛之一,他的人生隨著東亞現代史中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一路向東、向南遷移,最後於落腳臺北市城南一隅,在青田街的巷弄中度過人生最後的八年多,其寓所則按照圓寂前的遺言捐出,成了今日的蒙藏文化館。/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326d5be1-8ecd-47aa-9c60-c2b463e4bd58.jpg




化南新村_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一段65巷17號


化南新村最大特色為雙拼兩層樓及清水紅磚,是不少劇視作品拍攝取景的場地之一,如《陽光普照》、《通靈少女》等。陽光灑落在紅色大門,斑駁的痕跡透露出溫暖的文化包容,在這裡是第一個由大學直接管理,落實「完全去性別檢查」的宿舍,打破了「房門」的隔閡,讓化南新村開啟了生活價值的新篇章。/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b0c064f1-cf27-4393-8c89-a646248aca30.jpg




小坑溪文學步道(小坑百年土地公)_臺北市文山區政大一街210巷


小坑百年福德宮旁的古朴樹,不僅有八層樓之高,樹冠遮蔭的面積就高達七十五坪之廣,這棵古樹據信是於19世紀中葉的道光年間栽植,儼然已是百年樹瑞。這條步道被稱為小坑溪文學步道,因兩側有多座詩詞造景而得名。/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a918290b-98b3-4b35-b58c-1a4af6bfe857.jpg



景美里活動中心_臺北市文山區育英街57巷13號

響應夥伴_ 文山區景美⾥活動中心


走入景美老街裡,這裡的街景不同於人聲鼎沸的景美夜市周圍,寧靜的環境令人不禁放慢腳步享受片刻,轉個彎走進育英街57巷,映入眼簾的是具懷舊氛圍的眷舍,和藹可親的里長熱情的問候並說到:「這裡以前是國防眷舍,後來居民搬走後成為閒置空間,再經過申請後成為景美里活動中心」。/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ded6120b-017e-4824-a9bb-814091713214.jpg




錫口(彩虹)碼頭_臺北市松山區基隆河左岸成美河濱公園(松河街旁4號水門進入)


早在兩、三百年前這裡就已是交通要衝,當時這裡設有作為通商之用的渡口,繁華程度僅次於被譽為三艋舺的萬華。很自然地,時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在規劃臺灣鐵路路線,就在此處設站,進入日本統治時期,經過好幾次增建,隨著交通與產業的變遷,河運不再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也使得渡口一度沒落。/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3e90e4ac-a9ee-4e7c-9dc3-00705b32411f.jpg




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廠歌石碑)_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響應夥伴_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目前仍保存松山菸廠精神之歌的重要遺跡「松山菸廠廠歌石碑」,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松菸口的臺灣設計館大門左側,石碑上的題詞由作詞人何志浩撰文,1949年到臺灣,曾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一職。73個字的廠歌,呈現當年臺灣經濟史上最閃耀的明星產業及創下高達新臺幣210億元產值的「松山菸廠」。/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17034040-1546-4f87-ac2f-02d242f7b284.jpg




糶米古道_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600巷100弄


座落臺北市區東南端的吳興街,可說是條熱鬧的非典型街道,前段是早到晚都有攤販營業的熱鬧街市,但一個轉彎後的中後段,彷彿來到小鎮一樣的靜謐,一條長約七百公尺往山裡去的石階步道共有五百階,便是昔日挑米前往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的捷徑,也被稱作糶米古道。/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4544bebf-eb48-446b-b32c-5af0b58fa9bc.jpg




胡適紀念館_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響應夥伴_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胡適,同時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與領袖之一,透過學校的教科書也知道他有一位寬嚴並濟的母親,對自身的處事態度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位中文世界思想史的重要人物,人生最後三年時光其實住在臺北的一幢洋房裡。/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7bbdb903-ee97-4486-842d-6f6ef2878208.jpg




新福本坑_臺北市內湖區大湖街131巷


見證百年採礦史的新福本坑,重建後的臺車與軌道,也可以讓你來場小小的探險,想像自己也是辛勤挖礦的工人之一。就像臺灣許多礦坑一樣,當年也是因為一場帶走十三條人命的礦災而結束運作。即使今日的臺北給人光鮮亮麗的現代化印象,也曾經在經濟快速成長地過程中,偶有這樣傷心的故事發生,提醒著我們也不能忘記前人曾有的努力。/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e3bafd13-cd29-4140-bac4-eafc04610726.jpg




甜水鴛鴦湖_臺北市內湖區碧山路44巷


內湖大崙頭山上的甜水鴛鴦湖,碧綠豐沛的湖水讓人很難想像,不到二十年前這裡可是一片泥濘又滿布雜草乾涸的埤塘。直到2008年,市府團隊展開了為期兩年的工程,除了清掃之外,更拒絕用比較簡易、傳統但不利於生態的水泥打底,改以高防水又不易造成環境負擔的皂土毯修復湖底。當時的用心有了回報,修復後的埤塘搖身一變成了少有人知的清幽秘境。

/001/Upload/686/relpic/45246/130756/cd548ebb-cf2c-40ed-9e67-cd9d45ca9f8e.jpg